网贷平台增资升级,应对监管提高资质门槛

云合
2018-04-27 16:45

4月27日消息,受网贷备案延期、监管提高平台资质门槛等影响,近期不少网贷平台接连开启增资。

近期网贷平台增资的主要目的是在网贷备案时,对主体资质有要求。目前,监管部门在准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时,均有注册资本金的最低要求,可能网贷备案也由有类似要求,为顺利备案,故而纷纷开始增资。

在平台跑路、关停等坏消息不时出现与监管治理升级的背景下,网贷行业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边承受着信任危机,一边进入调整期。

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新增平台数量持续走低,前两年每月新上线数百家平台的风光早已不复存在,行业成交指数持续低迷,也呈下滑态势。在行业调整和投资者信心受挫之际,不少平台通过逆势增资来为自身增信。

业内普遍认为,在合规洗牌愈加激烈的关键时期,优质平台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增资能进一步提升风控能力,加快互联网金融技术应用研究,并从合规合法、透明度、用户体验等方面着手,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随着全国范围内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改排查行动紧密进行,P2P网贷作为重点整治领域,整个行业处于调整期。

优质平台大步向前,希望以积极的态度迎接越来越近的行业监管。实力不济、风控能力低、难以承受行业激烈竞争的小平台,则在监管整顿下主动停业推出。据了解,今年以来共有434家停业及问题平台,其中196家停业或转型。

网贷平台虽然定位为信息中介,自身不得对借款项目进行兜底担保,但平台也会面临经营亏损和运营风险,一定的实缴资本门槛要求有利于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利于建立市场信任度。

对投资者来说,增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平台的风控能力,但资本的高低并不能确保平台的安全性,除了关注资本金等平台主体实力外,还需对平台的风控情况、业务模式、运营数据等信息多角度考察,保障自身的财产安全。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9月1日消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统计部负责人周国林近日在接受其采访时表示,鉴于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的P2P政策、标准存在一定差别,令平台在业务发展方向上面临困惑和矛盾,建议中央统一规范各地P2P备案办法。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上的金融监管部门对P2P的备案办法和监管规则却并未形成统一。
P2P机构实时数据接入曾被称为“备案试点前最后一公里”。
7月2日消息,按照之前监管的要求,6月底将有一部分平台进入备案程序,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然没有一家平台完成备案备案延期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在备案延期的大背景下,行业持续出清,平台数量已跌破900大关,活跃出借人数以及活跃借款人数均呈现双降趋势。分析人士预测,按照目前的政策走向来看,会有少部分地区的平台进行备案试点,大规模的备案还需要再等待。
4月28日消息,消息称监管层正就备案细则征求意见。而平台清退也在加速,据之家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4月24日,各地应监管要求退出或转型的P2P平台至少已有45家。相较去年,今年P2P清退速度明显加快,其中有32家平台在2019年被清退,占比达71%。
4月10日消息,有消息称,监管层正就备案细则征求意见,根据拟定的备案细则,机构将按照经营范围划分为单一省级区域经营和全国经营两类,并需分别缴纳不同比例的风险准备金。出借人出借余额也将受到严控,在不同机构合计出借余额拟不得超过50万元。
一旦如传言所说,备案期限延期,对于平台来说,也将有更充足的时间,应对监管的要求。
10月30日有消息称,监管或将在明年一季度启动P2P备案工作,且备案公司数量有限。目前,互联网金融正掀起一轮上市热潮,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平台无经营资质,对于许多拟上市公司都会有影响。北京商报记者向北京监管部门求证上述消息,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关于备案并无具体时间表,对于备案进程,该人士指出,已征求完市场意见,上报政府部门。
7月17日晚间消息,据《新京报》报道,监管方或将于7-8月间落实180余条的备案验收细则。据接近监管方人士告诉记者,具体细则为187条。这是继7月16日中国互金协会及此前上海、广州、深圳、江苏等地互金协会集体发声后,针对P2P平台的最新监管动向。这次是由国家体系制定、并将在全国执行的备案验收细则,杜绝因地方监管套利而出现验收问题及风险隐患。
7月17日晚间消息,据财联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银保监会昨日下午召集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开会,针对行业流动性风险,讨论加快推出备案,近期或有相关监管政策出台。知情人士称,监管不会否认平台等金融科技发展的普惠金融价值,专项整治的核心的目标是去伪存真,让那些好的平台可以发展。专项整治能够促进市场出清,问题平台陆续退出是正常现象。下一步,监管将尽快明确标准,加快推出备案细则或白名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