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回应欺诈退货:绝不容忍这一现象,已投入大量资金防诈

王小孟
2024-04-12 09:16

4月12日消息,报道称,亚马逊卖家发送商品后收到的“退货”在某些情况下很糟糕。欺诈退货是亚马逊与其独立商户关系中的一个痛处,也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在对这家零售巨头提起诉讼的主题。该报告称,亚马逊还面临着来自其他电商平台的新竞争。

对此,亚马逊发言人表示:“亚马逊绝不容忍欺诈退货,并在发现和防止欺诈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聘请专门负责这一问题的团队,为卖家提供举报滥用行为和获得赔偿的资源。”

format-jpg

format-jpg

亚马逊卖家受困于欺诈退货现象 图源:PYMNTS.com

然而,一些卖家表示,在很多情况下,进行零售盗窃索赔是不值得的。这些索赔可能需要数周的时间来处理,而且商家可能无法拿回有关商品的全部成本。

目前,退货欺诈已经变得普遍,以至于欺诈集团已经开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宣传他们的服务。这种欺诈可以有几种形式,比如退货,或者退回一件已经穿过的衣服,这种做法被称为“衣橱”。

去年,亚马逊对一家名为REKK的国际集团采取了法律行动,指控其通过欺诈退货窃取了数百万美元。该公司的诉讼称REKK是一个“国际欺诈组织”,称该组织与亚马逊的客户和前员工合作实施了欺诈。

format-jpg

图源:PYMNTS.com

另外,Forter美国风险主管多里尔•亚伯拉罕表示:“我们认为,大约15%的退货实际上是欺诈行为”,或者是对该系统的滥用。他指出,欺诈行为包括顾客在获得退款后将空盒子扔掉,甚至转售商品。

100%PURE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科斯蒂克则补充说,对商家来说,退货成本很高。以他的化妆品公司为例,退货的物品不能放回去,它们需要被销毁。该公司采取了一项政策,让客户保留订单而不是退货,这导致了另一种欺诈行为,买家也要求退款并保留化妆品。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对此,亚马逊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任何商家在亚马逊官网开通店铺,必须持有本人的营业执照才能进行申请,不能使用任何第三方。在本月初与美国国家知识产权协调中心达成合作,共同执法,全力打击商城内的侵权和山寨产品。此前,亚马逊于2019年在全球投入了超过5亿美元用于打击包括售假在内的欺诈行为,并且在2020年6月24日宣布成立全球打假团队。
9月11日消息,周四美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Public Citizen发布报告,指出亚马逊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在新冠疫情开始数月后抬高洗手液、一次性手套和其它必需品的价格。美消保表示,与疫情前的水平或和其他大型零售商的价格相比,亚马逊网站上的价格涨幅有时高达1000%,并称亚马逊自己直接销售的产品中同样存在价格欺诈现象。亚马逊发言人对此回应称:“亚马逊上绝不容忍价格欺诈,这包括亚马逊
11月16日消息,亚马逊日前宣布,将测试面部识别、伪造检测和其他自动化技术,用以验证潜在第三方卖家身份。此次测试回应了一些亚马逊卖家的反馈需求,以寻求更高效的验证流程,身份验证也是亚马逊用以打压平台欺诈行为的一种方式。据了解,亚马逊仅将生物识别数据用于验证身份、确定某人是否是活人以及面部是否与政府颁发的身份证上的照片相符。
1月17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亚马逊因建设第二总部从州和地方政府那里获得约亿美元的绩效奖励和其它现金补助,除此之外,在2017年,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 和公司高层曾经计划为全美各地的房地产项目寻求10亿美元的优惠政策。报道称,亚马逊最终因无法获得10亿美元的政策优惠而放弃了该计划。对此,亚马逊发言人表示,亚马逊对其获得的具体优惠金额没有设定目标。
亚马逊回应称,亚马逊始终对中国市场有着长期承诺。
针对近日亚马逊退出中国的相关消息。亚马逊回应称,亚马逊始终对中国市场有着长期承诺。
1月13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劳工联合会和美国工业组织大最近提交的文件显示,亚马逊员工的净薪酬中值为28836美元,低于美国2018年的净薪酬中值 。对此,亚马逊回应称:亚马逊员工净薪酬中值低的原因是亚马逊有着高比例的服务性工作人员,订单履行中心、配送运营中心等部门员工的薪酬偏低导致了这种情况。据悉,亚马逊在去年年底的假日购物节中曾计划雇用20万零时工。
5月24日消息,亚马逊中国对“关闭应用商店”一事做出声明,称停止亚马逊应用商店服务不会影响任何目前亚马逊在中国的业务运营,包括亚马逊海外购,亚马逊全球开店及亚马逊中国官方网站Amazon.cn。该声明表示,亚马逊应用商店是供用户下载用于安卓设备的游戏和移动应用程序的应用商店。我们在中国将继续创新与投入,通过我们的业务、产品与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
近日,亚马逊反驳了上周关于该公司的自有品牌相关报道,并表示将继续投资这一领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