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双11消费提示:警惕以“网络购物退货退款”为名的骗局

拾枫
2023-11-07 15:41

11月7日消息,“双十一”消费潮来临,大量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物,其中有不法分子以平台退货退款名义实施诈骗活动。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双11消费提示。

一要了解退货退款流程。正规网购平台的退款、赔付款都是从顾客支付账户原路返回,没有所谓的“退款链接”,也无需下载其他APP,要求另行下载APP或扫码入群等大概率是骗子。如果快递丢失,物流公司一般会将等额货款赔给卖家(寄件人)再由卖家重新发货,不会主动联系收件人进行退款,更不可能提供“退款链接”。凡是接到自称“商家”或“客服”的电话,声称商品需要退款或重新付款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流程办理,并第一时间登录官方平台核实真伪。消费者可通过“中消协帮您查”小程序查询家电、钟表、家装服务商的联系方式。

format-jpg

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官微

二要保护个人信息。退货退款诈骗多是非法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来实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扫描陌生二维码,不下载陌生软件,不加入陌生群聊,尤其是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预防网络诈骗。消费者可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帮助识别并预警可疑来电、短信、诈骗APP。

三要警惕涉卡转账。网络诈骗的最后一步大都是诱骗受害人转账。因此,不管什么理由,如果出现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转账、汇款等要求时,应高度警惕,立即停止。

format-jpg

国家反诈中心双11反诈骗宣传视频

来源:国家反诈中心微信视频号

中消协称,不法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消费者的购物信息,谎称是电商或物流客服,利用“商品有质量问题”“快递丢失”“会员充值出现问题”等话术谎称进行超额赔付,激发受害人的“趋利避险”心理,然后再诱导消费者离开官方平台,下载虚假APP或加入微信群进行赔付,从而进一步套取消费者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最后将消费者的钱款转走。也有不法分子以“激活退款通道”“缴纳退款保证金”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称会将钱连同赔偿一并返还给受害人,当受害人将钱转至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之后,又会以其他借口诱导受害人继续进行转账,连续诈骗。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按需消费,防范商家促销套路,加强自身维权意识,谨防各类电信诈骗
11活动开启,中消协通过对近几年在“11”“6·18”等大促期间开展消费维权工作所了解的情况进行梳理,具体就直播带货槽点、优惠活动、商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诟病、订单合同、促销广告六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醒消费者注意,并对此提出建议。
日前,中消协发布11六大消费提示,呼吁消费者11期间应该保持理智,按需采购谨慎囤货,杜绝冲动消费。并结合行业新媒体矩阵、直播等形式,将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从站内拓展至站外,将“值得买才是11”的消费理念传播至全网全域。本次11,什么值得买也用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再次证明了消费决策内容对于消费者的价值。
日前,中消协发布11六大消费提示,呼吁消费者11期间应该保持理智,按需采购谨慎囤货,杜绝冲动消费。并结合行业新媒体矩阵、直播等形式,将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从站内拓展至站外,将“值得买才是11”的消费理念传播至全网全域。本次11,什么值得买也用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再次证明了消费决策内容对于消费者的价值。
11月4日消息,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11购物6点注意事项。此外,中消协也敦促各类电商经营者要多一些诚意,少一些套路,制定简单的促销规则和优惠措施,并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实惠。
11月5日消息,11月4日,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称,随着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加大,网络消费环境逐步优化,但网购侵权行为仍时有发生。中消协表示,11是商家历时多年打造的“促销节”,线上线下市场笼罩在“巨惠特卖”“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爆款秒杀”的宣传迷雾当中,给消费者形成“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预期。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结合近几年双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及消费者的投诉情况,发布了双十一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六点事项。
11月3日消息,“11”临近,中国消费者协会今日发布提示,提醒消费者:坚定理性消费心态,切记量需而入;尽量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高的商家进行交易;重视个人信息保护,不轻易向商家授权;提前做足“功课”,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慎重预付定金,防范消费陷阱;注意留存购物证据,依法维护权益有保障;认真行使“先验后签&r
11月22日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发布2023年“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今年的“11”,比拼“价格力”是商家营销主旋律,追求“性价比”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监测期间,有关“直播带货”负面信息1565203条,占吐槽类信息的47.99%,日均信息量55900条。信息量集中在“11”前半段。价格垄断、低俗带货、虚假宣传等问题较为突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