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柏纳
2023-06-28 14:44

6月28日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6月1日—6月20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计20天监测期内,共收集“618”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98704996条,日均信息量493万余条。监测期间,“消费维权”信息走势较为平稳,6月16日信息量达到峰值,为6014270条。

在信息传播渠道上,“618”期间“消费维权”类信息传播渠道主要有微博、客户端、视频、网站、微信、互动论坛、数字报等。其中,微博信息量最高,占比34.36%;其次是客户端,信息量占比28.91%;第三是视频,信息量占比20.32%。

format-jpg

“消费维权”渠道信息量及占比分布图;图源: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

监测期内,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13698298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3.88%。此类信息体现了消费者对其所接受商品和服务的负面评价,兼具引发消费维权负面舆情的“敏感”属性,本报告将其归纳表述为消费维权负面敏感信息,并着重进行分析。

监测发现,今年“618”期间消费维权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演出票务、权益规则等方面。

format-jpg

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占比图;图源: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

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网购”类负面信息2942137条。相关信息在6月5日出现高峰。“618”期间网购相关舆情较平稳,网友集中反映的情况较少,舆情多以个案形式呈现。

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演出票务”类负面信息1097844条,负面信息呈集中趋势,在6月13日出现峰值。6月以来多地举办演唱会,“抢票”“退票”“黄牛”等词语频繁出现在网络舆情的吐槽声中,人们对于大麦网等相关票务平台的退票问题质疑不断,主办方、经纪公司、票务平台、消费者等多方之间的矛盾难以厘清。

format-jpg

“演出票务”类负面信息词云图;图源: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

本次监测延续了对“618”舆情主体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情绪、态度、意见”三个基本指标的梳理盘点,从中可以发现:随着新旧电商博弈的全面深入,日常流量的获取转化取代促销节点集中揽客的态势已经愈发明显。而从消费端来看,价值型购买与实用性决策渐成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第三方平台(星图)的数据显示,今年“618”全网总体销售额7987亿元,同比增长14.7%。

此外,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6月1日至18日全行业共揽收快件31.9亿件,同比增长26.6%;最高日处理量超过2.43亿件,同比增长54.8%,比日常处理量高出27.9%。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中国消费者协会对6月1日至6月20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
中消协29日发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6月29日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今日发布了“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计20天监测期内,共收集“618”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6488460条,其中共收集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112384条。在典型案例中,中消协还点名了罗永浩。报告指出,罗永浩直播带货“翻车”后提出双
昨日,中消协发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称,直播带货最火爆,各方关注问题多。典型案例中还点名了罗永浩。
今日,中消协发布了“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监测期间,共收集到与钟薛高相关的负面信息38439条,6月15日—6月19日期间,钟薛高相关负面信息舆情集中出现,并在6月17日达到峰值。
6月30日消息,昨日,中消协发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指出,多位网友称,罗永浩直播间相同产品价格比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贵出不少,不符合直播间宣传的“全网最低价”。对此,罗永浩在微博上回应称:“中消协的“点名”,一半是夸我们的,一半是误会,但被某媒体耍流氓标题党,然后又扩散开了。
中消协29日发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称,直播带货最火爆,各方关注问题多,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112384条。
6月29日消息,中消协发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称,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计20天的监测期内, 监测发现,今年“618”促销活动期间消费维权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价格竞争、短信骚扰、红包活动、假冒伪劣等方面。其中,有关“直播带货”类、价格类、广告、短信骚扰类、购物红包类负面信息分别为112384条、103803
中国消费者协会25日发布2021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今年“618”促销活动期间的消费负面信息却集中表现在了产品质量、假冒伪劣、营销短信骚扰、快递和外卖配送等传统“槽点”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