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烧光180亿,亏损还在加剧!叮咚买菜们只能靠新故事突围

电商行业
2021-12-31 09:05

生鲜电商遇冷之后,很多玩家陆续退出,随着阿里、美团、拼多多、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进场,这条赛道的格局也出现了巨变。

作为唯二上市的两家独立平台,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仍没有放弃,最近它们也给出了一份“求生报告”。

苦苦坚持,用亏损换来一线生机

前段时间,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先后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从财报上来看,它们的现状是喜忧参半。

财报显示,每日优鲜第三季度营收21.219亿元,同比增长47.2%,毛利率则环比增长4.8个百分比至12.3%。GMV总额25.739亿元,同比增长41.0%;完成订单总数2870万份,同比增加34.4%,产品销售额20.78亿元,同比增长48%。其他营收4370万元,同比增长14%,这一增长主要是因为“便利购”智能自动售货机的产品销量增加,和会员费收入增加。

在一片增长中,亏损也同样刺眼,这一季度每日优鲜的普通股东应占净亏损9.74元,虽然和第二季度的14.33亿相比有所收窄,但与去年同时期的6.16亿相比,却是扩大了58.07%。

和毛利率同比也下降了,去年同期为16.6%,今年只有12.3%。

这就意味着,每日优鲜仍然是增收不增利,处于越卖越亏的境地。而叮咚买菜的财报反映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format-jpg

2012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111%,GMV为70.19亿元,同比增长107.7%,月平均交易用户数为1050万,同比增长120.3%。在9月份,叮咚买菜的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居生鲜电商赛道第一。

但叮咚的净亏损也达到了20.11亿元,同比扩大了142.65%。规模扩大,但却是用烧钱换来的。

从两者的财报数据来看,虽然有喜有忧,但放在生鲜行业中来看,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并未改变,而亏损却仍在扩大,属于忧大于喜。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相比,营收和亏损都相对更少,这是因为一个变得更为保守,一个则用高亏损换高增长。

和2018、2019年相比,每日优鲜今年关闭了不少前置仓,因此履约成本和净亏额都有所下下降,每日优鲜也曾明确表示,不再追求用烧钱来增加规模,而是开始注重“有效用户”的增长。而叮咚买菜则依然在拓展业务,研发和营销费用增长分别高达197.5%和206.8%,在招股书中,叮咚也表示会将募集资金中的50%用于继续扩展市场规模。

两者的不同在于战略调整,而相同点则在于都在用亏损继续求生。从2019年到2021年第三季度,每日优鲜已经累计亏损近76亿,叮咚买菜累计亏损近104亿,两者加起来,已经亏掉180亿。

在这次财报发布之后,两家都没有拿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市场也依然保持观望态度。

履约成本,仍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可以看出,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已经在尽力寻找破局的放方法了,但目前,它们都还没有让资本市场看到生鲜电商前置仓模式的盈利前景。

两家生鲜电商采用的都是前置仓模式,几乎同时上市、发布财报,而在整个行业的格局重塑之后,作为最大的对手加难兄难弟,它们面临的问题基本也是一样的。

卖菜生意的低毛利率,高履约成本,此外,营销的费用也高居不下,不使用低价、优惠,不做广告,消费者就根本不为所动。而面对美团优选、淘菜菜、多多买菜等巨头的突进,叮咚和每日优鲜也需要守住已有的市场。

生鲜电商本就是一门烧钱的生意,而对于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而言,前置仓模式最烧钱的地方就在于履约。履约成本为什么这么高?因为前置仓无法像线下店那样拥有流量,仓库的建设、仓库运营费、骑手薪水和退换货等成本,都不是小数目。

拿配送来说,“最后一公里”配送费是履约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一项。前置仓模式的配送人员是固定的,但其他平台,比如美团买菜就显得更为灵活,在低峰期可以正常配送,高峰期可以调动附近的骑手接单,提高效率分摊成本。

format-jpg

前置仓的履约费用是一项动态成本,它无法被摊薄,反而会随着订单的增加而升高。所以,可以看到,虽然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在第三季度的GMV和营收都在增加,但它们的履约费用也在翻倍上升,每日优鲜履约费用6.28亿元,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17.9%,而叮咚买菜的履约费用则达到了每日优鲜的三倍之多。

亏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烧钱和亏损换不来盈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模式仍未跑通,要么解决履约成本高企的问题,要么就得依靠其他业务来提升效率,增加营收。

道阻且长,叮咚买菜们要如何突围?

此前,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都曾公开称,已经在局部地区实现或接近盈利,但亏损的业绩,仍无法证明前置仓模式跑通了。

在内忧外困的严峻形势下,模式暂时不同,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只能选择转变战略方向,向其他业务找效率,以寻求突破口。

每日优鲜选择在部分城市撤退,缩减前置仓的数量,从2019年的1500个,到今年第二季度已经缩减到625个,为的是降低体量和成本;叮咚买菜则相反,选择进攻,前置仓数量不断增加,今年前三个季度,从950个、1136个增加到1375个,目的是在新的市场寻找机会。

目前前置仓仍是两大平台的主要营收来源,但在其他业务的拓展上,叮咚和每日优鲜非常积极。

format-jpg

每日优鲜的发力点是在新零售的基础上,成为产业互联网下的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发展智慧菜场,在零售云方面与腾讯合作,还发力B端,指向高价值客户,并加强供应链能力。

叮咚买菜则更侧重于同时发力供应链端和品牌端,兼顾生产和加工能力,一方面加大生鲜产品的源头直采,一方面则打造自有品牌,推出预制菜,以提高毛利。在第三季度,叮咚的自有品牌已经贡献了5.3%的GMV,看来这一业务在提升毛利和扭亏上确实可行。

无论是每日优鲜还是叮咚买菜,都选择在供应链、新品牌特色化差异上寻找突破口,力图向市场讲述更多新故事。但前置仓模式尚未跑通,新的增长曲线也不可能立刻实现盈利,无论是做品牌、打磨供应链,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寻求突破的方向并没有问题,困境中求生谋求转变的态度也值得肯定,但这条通向盈利的道路艰险且漫长,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仍需负重前行。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5月9日消息,Instacart发布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务业绩。Instacart第一季度总交易额为83.1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74.65亿美元相比增长11%;订单数为7280万,与去年同期的6660万相比增长9%。Instacart第一季度营收为8.2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7.59亿美元相比增长8%,这一业绩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Instacart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3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1.28亿美元,同比增长2%。
盒马、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已做好相关商品储备,多种年货产品在节前一周迎来销量高峰。叮咚买菜为保证春节期间的物资和服务保障,加大备货、保障供给,比如将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商品的备货量提升至日常2倍。
一场模式革命即将开始。
生鲜电商活过来了。
生鲜电商,逃脱生死局?
生鲜电商,仍存希望。
生鲜电商,还能迎来转机吗?
生鲜电商负重寻路
生鲜电商迎来第二春?
    Baidu
    map